離職時,無論對于公司的上司,還是同事,學(xué)會優(yōu)雅的告別都是非常有益的。告別有一種儀式感,有助于你對一段關(guān)系的終結(jié),也是對自己內(nèi)心的一種梳理,認(rèn)清自己潛意識的需求,認(rèn)清自己在舊工作中的自我成長。 “我要走了—寫下這幾個字,才體會前輩的心情……”阿雯在決定跳槽后,就一直醞釀著以什么樣的方式跟大家說再見。她一畢業(yè)就來到這家公司,供職7年,從普通員工做到部門經(jīng)理。 可想而知,這里記錄了她怎樣的青春歷程和職業(yè)夢想。今天是她在公司的最后一天,在電腦即將撤除的一瞬,她在公司BBS上寫下這樣一段話—— “在這里工作時,似乎總在抱怨,有這樣那樣的不滿,可此時我心中只有感謝,相信在這里得到的一切,都會讓我在今后的歷程中獲益匪淺……” 不到5分鐘,阿雯就收到了十幾封飽含深情和祝福的信,讓她備感溫暖。 藍清要隨全家移民澳洲。3年來,她的團隊?wèi)?zhàn)績,今年更是擴大市場的關(guān)鍵。藍清擔(dān)心自己的離去擾亂軍心,于是宣布消息的事一拖再拖。半年中,她不動聲色調(diào)兵遣將,利用一切機會鍛煉隊伍,甚至利用業(yè)余時間,為團隊主講了兩次別開生面的培訓(xùn)課——而以往這樣的課都是由HR組織。 最后一次課程結(jié)束時,藍清向團隊通告離職信息,大家黯然神傷。藍清說:“我非常留戀這個團隊,但我不想用哀傷的方式表達,我希望你們秉承的、延續(xù)的,都在我的培訓(xùn)中! “沒有你,我不會成為這家國際公司的一員!睆埓ㄕf出這番話,完全出自真心。他看到上司Coco的眼神,先是驚訝,繼而柔和。以前,他還很少在這個女強人眼中,看到過溫情流露。工作中與Coco的任何分歧,都以自己的屈服告終,這讓張川覺得壓抑。 離職前,他終于下決心和Coco溝通一次,他不僅談到自己對她判斷力和肚量的欽佩,也談到作為下屬,希望能夠和上司進行有效溝通,不喜歡看到上司總是一副拒人千里的表情……他說,也許Coco不會馬上改變,但相信這段談話都給了雙方一個反思的機會,40分鐘的交談讓他如釋重負。 想要離開 冬春之交蔚為壯觀的景象,不僅是遷徙的候鳥,還有大規(guī)模跳槽的職場人。國內(nèi)企業(yè)員工的年離職率平均為15%,供需旺盛的行業(yè)則更高。每年的1~4月都是離職高峰。 然而,并非所有人在離開時,都能找到好的告別方式。 大部分人都選擇默默離去。忽然有一天,隔壁的辦公桌可能就空了。也許你以為,偌大一個公司,沒有人會注意某個小職員的默默離開,但其實不然,每個身影的消失都會擾動你曾經(jīng)同事的“場”。同樣,每一個結(jié)束,對你也不會僅僅意味著從一座寫字樓走出。 Lina離開局大樓時,腳下如同加了彈簧。她剛拿到新職位入職通知,薪資增加15%,還負責(zé)一個重要項目。想想原先的公司,苦活累活不少,去年年終表彰會,老板卻對她不置一詞。真是受夠了!后來,Lina在離開時面對老板慷慨陳辭,痛快地發(fā)泄了一頓,而后又跟同事們述說對這家公司的種種不滿,建議他們也趕緊走掉…… 但結(jié)果并不真像Lina設(shè)想的那樣。她的同事能夠理解她的離去,但似乎并不認(rèn)同她的一些說法。逐漸地,她和原來的伙伴越來越疏遠,在這家公司工作的歷史,似乎成了她最不愿提起的一段往事。 告別,為了自己 “告別老東家的方式各有不同,這取決于人們離開時的不同心態(tài)”,某職場專家說:“主動離職者大多會采取比較友好的方式,郵件通告,與主管道別,或者團隊聚餐等。但也有敷衍了事,甚至不辭而別者。后者離職往往有比較深層的原因,比如能力不被認(rèn)可,與上司有沖突,甚至被解雇,等等。心懷積怨,離開是不得已,告別也就多此一舉!薄 另外,它還是對自己內(nèi)心的梳理。這可以幫我們認(rèn)清潛意識的真正需求,認(rèn)清新舊工作對自我成長的真正價值。保持積極的心態(tài)說再見,可以避免將來工作中重復(fù)現(xiàn)有的疏漏。此外,一個團隊中有成員離去,離職者也有責(zé)任給大家一個機會,釋放分離焦慮。因此,離職者的告別方式,對團隊中‘留守’的其他人,也有情緒干擾作用! 怎樣說再見 一個獨處的時刻,慢慢回想一下在此工作的細節(jié),就像擺出一面鏡子,可以幫你正視曾被忽略的感受。另外,你曾是整個團隊的一部分,你的離去會對其他人產(chǎn)生或強或弱的分離焦慮。一個正式的告別儀式就不可缺少。 ■ 心情練習(xí):離職前問自己 我初次來到這里的心情是怎樣的?緊張,快樂,還是充滿期待? 我是怎樣融入這個環(huán)境的?與誰的關(guān)系比較好?她/他是怎樣幫到我的?我對自己的工作評價怎樣?十分滿意還是仍有遺憾?原因在哪里?如果上司對我有成見,是否還有消除的必要和可能? ■ 告別同伴 電子郵件是最常見的方式。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這一時刻有很多話要說。不要忘了提到和大家一起承擔(dān)的工作。可以有個性化的語言,但不要過于冗長和抒情,尤其有一定職位的管理者。畢竟不是所有人,都愿意接受這種復(fù)雜局面下的情感轟炸,除非原本你和大家的關(guān)系就足夠好。最后,留下聯(lián)系信息。 和有矛盾的上司或同事,不一定做最后的懇談。但如果還在一個行業(yè)發(fā)展,禮貌告別很必要。通知所有人參加你的告別晚餐,而非只最要好的同事。能向所有的人真誠告別,包括曾令你不愉快的人,就已經(jīng)為謝幕獲得了掌聲。 見證 ■ AMY:“我要求自己善始善終! 2005年始任廣州某著名IT公司中層管理。 因與新任高管理念不合,2007年10月辭職,現(xiàn)供職于某網(wǎng)絡(luò)公司。 辭職的想法醞釀了很久。我和上司的管理理念差異太大,無法調(diào)和。現(xiàn)在挖我的這家公司,平臺更寬松。決定離職后,我給上司發(fā)了郵件。他很震驚,說完全沒想到。找我談過兩次,很真心地挽留,說公司還在調(diào)整中。但我表示他的理念也許更有道理,而我去意已決。 我沒有立即走,而是又工作了4個月,直到他找到人代替我。這比一般離職者堅守的時間長多了。我向繼任者交待了所有工作細節(jié),解釋了他的所有疑問,確信一切都能正常運行,才離開這個曾以為至少會效力5年的公司。交鑰匙的時候,我的手一直顫抖,離開公司,回頭望著羊城這棟著名的寫字樓,眼里充滿淚水。離開多少有些遺憾,但我相信,再碰面,我和過去的同事還會是朋友。 ■ 馬敬:“縱然無奈也能優(yōu)雅轉(zhuǎn)身。” 金融專業(yè)研究生。2006年畢業(yè)就職于民營企業(yè),2007年8月進入某知名金融企業(yè)。 半年后,被以缺少相關(guān)工作經(jīng)驗、業(yè)績不佳的理由解雇。 從小我就是學(xué)習(xí)尖子。絕沒想到進入大公司后,自己竟然不被認(rèn)可!老板找我談辭退時,我身上一陣兒冷,一陣兒熱。出了他的辦公室都覺得抬不起頭,雖然同事們還都不知道。整整5個晚上我都失眠了,既有羞愧,也有對解雇理由不服的懊惱。 后來我還是振作起來。自己以前一帆風(fēng)順,這個打擊就算是難得的挫折教育吧。我相信自己還是有能力的,只要找到失利的原因,還能夠站起來。 我一面積極求職,一面要求自己每天仍然準(zhǔn)時到崗。我把辛辛苦苦從北圖查找的幾十頁資料都給了小李,這對他目前的項目很有幫助。還把姐姐從國外寄來的好幾本原版書給了同事袁浩,他一直都想擁有一套。我做這些時,還是笑瞇瞇的。直到最后一天我請同事們吃飯,還有人不相信我被辭退了。其實我也難過,但我沒對同事抱怨。我相信通過這件事,我不僅能夠汲取一些工作上的教訓(xùn),還可以聚集抗挫折的能量。 離職時的not to do 道恩·羅森博格·麥凱(Dawn Rosenberg McKay)是美國職業(yè)規(guī)劃專家和暢銷書作家,他提醒人們,很多人只注意到寫一份正式的辭職信,爭取與老板面談,并交接工作。但這還不夠。你必須清楚什么不能做—— ■ 抱怨老板和同事。 工作中的許多委屈,可能是你離職的真實原因。想起這些,你就很激動。你想告訴他們你的真實感受。沒有必要,即使他們真的是那樣。 ■ 對推薦信不屑。 聽起來很荒唐,尤其是離開一個并不認(rèn)可你的老板,還能得到你希望的推薦信嗎?然而多數(shù)情況下,你的簡歷里要記下這份工作。因此,你應(yīng)該努力得到一份至少是中立的推薦信,只要你不是以離職來表達對老板的示威與報復(fù)。 ■ 向繼任者說老板或同事的壞話。 那樣做只會讓人覺得你是酸葡萄心理。繼任者會自己去判斷這一切。 ■ 向新雇主說老雇主的壞話。 這樣做只會影響你的形象。對方會想,是什么讓你與前任雇主不和?也會懷疑,你是個挑剔的人 |